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
‘道者萬物之奧’,‘奧’這個字特別有趣,它不僅代表著一種深奧難測的境界,還隱含著一種最本源的本質。道是萬物的根源,正如樹木的根支撐著它的枝葉,無論我們能夠在表面上看見多少現象,它的本質卻永遠隱藏在更深層的領域中,難以窺探。善人將道視作至寶,因為他們了解道是人生的真正指引,它超越物質,成為內在的力量源泉。‘不善人之所保’這句話則指出,即使是不善之人,內心深處也渴望道的保護,因為道能為他們帶來穩定與安全,儘管他們未必自覺認知這一點。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這一句似乎在強調言行的重要性。美好的言語可以在市場中流通,就像商品一樣,被人們欣賞、交易;而高尚的行為則能為一個人帶來更深遠的影響,甚至讓他人尊重並追隨。但是,老子卻告訴我們,不僅僅是言語和行為可以被重視,真正值得追求的是道本身。‘人之不善,何棄之有?’在這裡,我們看見老子對於人性的慈悲與包容。即便一個人不善,他仍然是道的一部分,並不因為他的錯誤而被完全拋棄。這是一種寬容與接納的態度,提醒我們不要輕易判斷和放棄任何人。
‘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這句話將一切物質的榮耀與道做了一個比較。無論是天子的崇高地位,還是三公的尊榮,甚至象徵無價之寶的拱璧和象徵權力的駟馬,在道面前都顯得微不足道。這裡老子傳遞的是一種極其超越物質層面的價值觀念:無論外在的成就或榮譽多麼令人炫目,它們都無法與道的內在力量相提並論。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老子在這裡反問,古人為什麼如此重視道?答案其實並不複雜。‘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耶?’道不僅能讓人獲得內在的安寧與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讓人免於錯誤和罪過。這並不是說道是一種外在的懲罰或救贖,而是指一旦一個人與道合一,他自然不會偏離正途,自然就能避免犯下那些損人利己的錯誤。這也是為什麼‘天下貴’道的原因,道並不僅僅是一種抽象的哲學,它在實踐中是一種指引,能讓我們超越欲望、貪婪和恐懼,找到真正的自由與和諧。”
道,不僅僅是一個哲學概念,它是一種生活的方式,一種對人性、社會和宇宙最深刻的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