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道德經》第七十七章,老子在此通過“天之道”與“人之道”的對比,探討了自然與人世間運行規律的差異,並進一步闡述了聖人治世的態度。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當弓被拉開時,弓弦的一端高,另一端低,然而當力量施加時,弦的高處會被抑制,低處則被拉升。這就像天道運行的規律:對於過於高大的事物,它會壓制,而對於低弱的事物,它則會扶持。同樣,天道對於那些擁有過多資源的人或事物,會使其減損;而對於匱乏的人或事物,則會補充給予更多。這裡老子強調了“天道”具有平衡與和諧的特性,天道不會偏袒強者,而是自然而然地調節高低、補充不足,實現一種宇宙的平衡。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天道的運行方式是減少過多的,補足匱乏的,這是一種自然的調和法則。然而,人世間的做法卻正好相反,人們往往剝奪那些已經不足的人,來奉養那些已經擁有很多的人。這是老子對社會不公的批判,指出了權力和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的現象,這種“損不足以奉有餘”的做法與天道的自然法則相違背,導致了社會的不平衡和不和諧。

“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誰能夠真正將自己多餘的資源用來奉養天下,讓所有人共享?他的回答是,只有那些遵循“道”的人,才會如此行事。這裡的“有道者”指的是那些明白天道的規律、能夠順應自然的人。他們不會像世俗統治者那樣剝奪弱者來滿足強者的欲望,而是會奉行天道,將多餘的資源回饋給需要的人,實現社會的平衡。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聖人做事並不倚仗自己的能力,也不自恃自己的成就,當他們完成一件事後,並不佔據功勞或居功自傲。他們不會故意表現出自己的賢能,不會炫耀自己。這裡,老子表達了“無為而治”的思想,聖人做事時遵循自然法則,不強求功勞和名聲,這使得他們更加接近“道”的本質。

天道自有其平衡法則,能夠使萬物各得其所,補足不足、減損過多;而人道則往往違背這一法則,造成不公與不平衡。只有那些真正遵循“道”的人才能夠打破這種不公,把自己多餘的資源奉獻給社會,從而實現整個社會的和諧。聖人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是因為他們不貪圖個人的功名與利祿,而是以謙卑和無私的態度行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老子 道德經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尼爾蜀黍 的頭像
    尼爾蜀黍

    尼爾蜀黍的部落格

    尼爾蜀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