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40歲後學習新技能很重要?
「我四十歲了,現在學新東西會不會太晚?」兩年前,我在咖啡廳聽到隔壁桌的上班族Ming這樣問朋友。當時剛滿41歲的他,正用剛學會的修圖軟體調整自己拍攝的甜點照片。三個月前,他還分不清光圈和快門的差別,但現在他的Instagram帳號已經累積了上千名追蹤者。
這不是特例。43歲的保險業務主管John,去年開始自學Python程式語言,現在能用自動化工具處理報表,效率提升後甚至多了時間陪孩子踢足球。40歲後的學習,從來不是「能不能」,而是「想不想」。
我們常陷入一種迷思:學習是年輕人的專利。但事實上,中年後的生活經驗反而能成為最佳學習燃料。當你開始掌握新技能,那種「原來我還能做到」的驚喜感,會像按下生活重啟鍵一樣,帶來意想不到的機會與成就感。
第一步:找到適合自己的新技能
別讓「有用」綁架你的興趣
很多人卡在第一步:「該學什麼?」我的建議是:把「興趣」和「需求」揉合在一起。例如喜歡旅行的人可以學影片剪輯,工作需要的人則可精進Excel或專案管理工具。
具體方法:
1. 列兩張清單:一張寫「我一直想嘗試的事」,另一張寫「現在生活/工作需要的技能」,找出重疊項目。
2. 設定「可驗收成果」的目標:與其說「想學英文」,不如定「三個月後能主持10分鐘英文會議」;想學攝影,就從「幫家人拍出專業級全家福」開始。
小提醒:
如果還是毫無頭緒,試試「職業興趣測驗」(例如MyNextMove)或預約職涯顧問諮詢,有時旁觀者的洞察能幫你發現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