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盈利模式來看,交友軟體有兩種獲取收入的來源。
首先是VIP會員費。無論是你在派愛族還是SWEETRING註冊,甚至是號稱可以免費使用的緣圈或是PIKABU,不購買VIP會員幾乎寸步難行,系統一般以一個月,三個月,半年或是一年為單位訂定價格,一般是一次買一年的平均每個月的費用會相對低廉,購買VIP會員後才能在平台正常收發訊息、與人溝通。想要排名靠前或者聯繫更多用戶,通常做法是額外付錢買排名或是點讚數。
第二,就是廣告,廣告合作廠商也不一定局限在交友產業,不過一般最常見的是其他的交友APP或是網路手遊,付費模式一般採用點擊付費或展示付費。
正由於這樣的盈利模式,造成了交友軟體的用戶體驗極差。婚戀只是社交中的一個細分領域,本來就是一個低頻行為。再者,交友軟體所提供的服務和經營邏輯是互相矛盾的:如果配對成功乃至於雙方答應交往則意味著生意結束,需要花錢去尋找新客戶;想要生意持續,要想辦法讓客戶在平台逗留的時間更長一些,但這樣則拉低了平台的服務價值。這不難理解,如果成功脫單,那用戶沒有再次使用交友軟體的必要;用戶在平台逗留時間長,大概率是還沒找到合適的人,長時間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很自然地用戶會覺得交友軟體沒有什麼價值。
交友軟體將更多盈利的機會放到從相識到相戀的整個過程中,比如上面提到了發個訊息都要付錢的模式,或者想看更多照片也要付錢的模式,這讓使用者非常反感。交友軟體通過各種“設計“,讓用戶不斷通過付費以及升級的方式來獲得與異性互動的機會,與此同時,還要利用手段技術性地讓配對成功的使用者短期內不會交換社群媒體賬號,除了防詐騙的考量外,也是希望使用者盡量留在平台上。但即便是付費也不意味著能夠找到“可靠”的真愛。
以前我在新北市工作的時候,就有男性友人跟我說,他購買了某個針對特定需求的交友軟體VIP服務後,配對成功的人幾乎9成都是假賬號。也有在台灣經營的交友APP,抓取大陸交友網站女性使用者的資料創建假賬號,讓男性使用者有一種女性很多的錯覺。而交友軟體號稱的資料驗證也是徒有虛表,通常是針對男性使用者會嚴格執行,女性使用者幾乎是不管的。我們發現,幾乎所有的APP可以隨意註冊,照片、身高,收入,出生年月份可以隨意填寫,真實資料驗證環節一般是透過在頭像上加註標章鼓勵使用者提供真實資料供平台查核,卻也不是強制執行。實際上,過於嚴格的資料驗證會加長用戶註冊流程,導致APP獲取一個註冊用戶的成本更高,何況交友軟體是私人業者經營的,不像政府單位尚有公權力可以要求他人配合提供個人資料。
要知道,交友軟體核心價值就是用戶資料。當其正常盈利渠道無法擴展,就從用戶資料上做文章,於是真正的用戶可能會遇到投資詐騙或是推銷美容服務的。現實生活中,有專門的詐騙集團,對人員進行戀愛培訓,設計劇本,等著真正的用戶上鉤。
高市三民一警察分局曾經接獲銀行通報,某位70歲魏姓婦人在半年前透過網路交友軟體派愛族,認識英文名為Jason的芬蘭籍男網友,雙方藉由網路聊天、熱戀,決定要走上紅毯,Jason說他在國外購買一套房子供婚後居住,裝潢費需要一萬八千元美金,折合新台幣約50萬元,才能順利交屋。為了婚後的幸福,婦人想要匯款到Jason的指定海外帳戶,銀行行員察覺異常,通報警察到場,苦口婆心勸導婦人免於受騙。
就是這樣一個充滿不信任和陷阱,還要提前付費的模式中,用戶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很容易產生受欺騙的感覺。在平台體驗差,用戶黏度低的背景下,廣告模式也變得沒有太大吸引力,想一想,沒有找到合適對象,怎麼有心情去關注廣告?如果找到對象,用戶會離開交友軟體,長時間如果找不到對象,用戶一樣不想停留,更不用說持續消費,因此VIP會員費用這塊收入十分有限,因為不會有人一直找不到對象而無條件地花錢。用戶容易流失的情況下,廣告無法有效投放,也使得交友軟體作為廣告平台的收入也很難有多大的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