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盜誇。非道也哉!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如果我有一些智慧,能夠遵循“大道”行事,那麼唯一讓我感到害怕的就是偏離這條正道。“介然”表示謹慎和小心,“行於大道”指的是遵循自然法則和宇宙真理的正道,而“施是畏”則強調了對偏離正道的深深恐懼。老子在這裡強調了對“大道”的堅持,認為偏離這條正道將會帶來巨大的危險。

“大道甚夷,而人好徑。”大道本來是非常平坦和容易走的,但人們卻偏好走捷徑。“夷”指的是平坦,而“徑”指的是小路或捷徑。這句話揭示了人性的弱點——即使正道是明顯且容易走的,人們仍然容易被短期利益所誘惑,選擇偏離正道的捷徑,從而迷失方向。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盜誇。非道也哉!”老子描繪了一幅社會不公和道德淪喪的畫面:朝廷被過度清理(“朝甚除”),田地荒蕪無人耕作(“田甚蕪”),糧倉空虛(“倉甚虛”);人們穿著華麗的衣服,佩戴著鋒利的劍,沉溺於美食佳餚,財富過剩(“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這些現象表明,社會中的富裕階層過著奢靡的生活,與此同時,基層民眾卻陷入貧困和困境。老子稱這些人為“盜誇”,即他們所展示的富貴和力量實際上是對社會資源的掠奪和炫耀,而這一切都背離了“道”的原則,導致了社會的不公和動盪。

老子的這段話揭示了他對當時社會現狀的不滿,以及對人們偏離“大道”所造成的社會問題的憂慮。他認為,“大道”本來是簡單而平易近人的,遵循“道”的人應該自然地過著簡樸和和諧的生活。然而,當人們貪戀權力、財富和物質享受時,他們偏離了正道,導致了社會的混亂和不公。

老子的思想強調了簡樸、自然和對道德原則的堅持。他警示我們,不要被物質的誘惑和權力的欲望所迷惑,應該遵循自然的法則和內在的道德準則來行事。當社會偏離這些原則,追求奢華和權力時,往往會導致不公和社會動蕩。老子的智慧提醒我們,只有回歸“大道”,堅守簡樸和正義,才能建立一個和諧、公正的社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老子 道德經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尼爾蜀黍 的頭像
    尼爾蜀黍

    尼爾蜀黍的部落格

    尼爾蜀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