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學。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學。”真正善於建設的人,所建之物不會被拔除;善於擁抱的人,其所擁有的東西不會失去。這裡的“建”與“抱”不僅僅指物質上的建設與擁有,更象徵著德行與精神上的堅定與持守。當一個人擁有堅定的德行,這種德行將會在他和他的子孫後代中延續下去,猶如祭祀一樣,代代不輟,持續不斷。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老子指出,當一個人首先在自身修養德行時,他的德行是純真而誠實的(“其德乃真”);當他將德行推廣到家庭中,這種德行將超越個人,並惠及家人(“其德乃餘”);當德行進一步擴展到鄉里,則會影響到更大範圍的人群(“其德乃長”);推廣到國家,則整個國家的德行會因此而豐盈(“其德乃豐”);最終,當德行覆蓋到整個天下,則德行將普遍存在,影響全世界(“其德乃普”)。

這種層層推演的方式強調了德行從個人到家庭,再到鄉里、國家、天下的漸進影響。老子認為,德行從個人修養開始,逐漸擴展,最終達到普及天下的效果。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我們應該用個人的修養來觀察自己,用家庭的德行來觀察家庭,用鄉里的德行來觀察鄉里,用國家的德行來觀察國家,最終用天下的德行來觀察整個世界。這種觀察方式體現了老子對於德行的整體觀和系統觀。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老子怎麼知道天下的道理是這樣的呢?答案就是透過這種由內而外、層層擴展的觀察和修養方法。他相信,德行的力量是普遍而無處不在的,通過修身養德,最終可以影響整個天下。

德行不僅僅是一種個人的修養,而是一種可以影響家庭、社會、國家乃至整個天下的強大力量。老子認為,德行的修養應該從個人開始,逐步推廣,最終達到普遍影響天下的效果。這種思想對現代社會仍然具有深遠的啟示,提醒我們個人修養的重要性,並鼓勵我們將這種修養擴展到更廣泛的社會層面,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與繁榮。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老子 道德經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尼爾蜀黍 的頭像
    尼爾蜀黍

    尼爾蜀黍的部落格

    尼爾蜀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