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卡片
《節錄自得到訂閱專欄-超級個體》
傳統職業體系:行業 X 企業 X 職業; 陸地體系
傳統職業體系來自於美國管理學家施恩提出的職業金字塔模型,所有的職業都可以被行業,企業,職業這三個坐標所描述。作者原文是以住宅小區為案例說明,我這裡以實際職場情況舉一反三:
例子一
行業:金融業
企業:中國信託銀行
職業:理財專員
例子二
行業:封裝測試業
企業:矽品精密
職業:製造課長
例子三
行業:自行車業
企業:捷安特
職業:IE工程師
傳統職業發展路徑是這樣,通常大學或研究所畢業後,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是很正常的事情。假如讀財經系畢業,很大機會選擇金融業,經過人力銀行網站自行篩選職位,投遞履歷,經過不斷的面試後,選擇規模大的,那種一般長輩聽起來覺得很穩定的大公司,努力發展下去,從基層櫃員一路幹到分行長。假如長時間升遷不上去,就跳到稍微小間一點的公司,嘗試爬更高位置。這個方式,十分呼應原文提到的傳統職業體系發展路徑:
個人時代體系:圈子 X 能力 X 特色; 海洋體系
個人時代體系,作者丟出了三板斧:
- 第一個就是要走出去發展圈子,尤其是同行和同好的圈子。
- 第二是持續提高自己的能力。
- 第三就是放大特色。
我以自己以前在大陸珠三角地區做跨境電商,說明我曾經怎麼應用這三板斧:
第一:走出去發展圈子,尤其是同行和同好的圈子。加入跨境電商運營相關的微信群或QQ群,看看同行一般聊什麼東西,還有相關產業鏈的組織都在宣傳什麼樣的產品服務。
第二:持續提高自己的能力。做中學,學中覺。從一般日常工作處理中,不斷學習各種硬技能或軟技能。關注一些行業論壇,看看其他人一般都討論哪些問題。一方面努力工作,同時吸收海量網路資訊,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庫。
第三:放大特色。我會試著在社群或論壇中,結合我的自身經驗,在不洩露服務公司的營業秘密為前提下,分享自己的看法。我也曾經認識一個工作未滿三年的年輕妹妹,無私分享自己做的思維導圖,雖然她後來跳到國內電商,但在我回台灣後,偶爾還會惦記我,關心我的近況。
總結一下,
因為covid-19疫情爆發之前,我曾經有三年在大陸珠三角地區從事跨境電商運營的經歷,我現在對於找工作這件事的看法,沒有剛畢業時那麼死板。我更多會去思考我平時喜歡幹什麼事情,從參加過的線下活動中理解自己的興趣,直接用小成本試錯探索。
我觀察過的FB好友中,多數還是沿用傳統職業體系,有的人確實找到自己定位的同時,遇到合適的對象一起結婚生子,組建家庭。看起來,台灣還是以傳統職業體系模式大行其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