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劉嘉,心理學基礎30講,得到APP

要點整理:

  • 心理學研究表明,我們和異性有第一次的“親密接觸”,通常就是“始於顏值”,是因為一個人長得帥或者長得漂亮。而且,我們不僅會因為對方顏值高而主動接近,我們還會認為,“你長得這麼好看,你說什麼都對”也就是,顏值就是正義。
  • 那些長得好看的人,他們經常是眾人的焦點,會獲得更多的關注。因此他們有更多的社交機會,於是他們就獲得了更多的練習機會,從而提升了社交技能。通過更頻繁的社交,這些長得好看的人會變得更加機智風趣。同時,因為他們的社交網絡更廣泛,因此在事業上他們也更有可能獲得成功。
  • 在進化心理學家眼裡,其實無所謂美與醜,只有適合基因傳遞和不適合基因傳遞這兩個標準。適合基因傳遞的,就是美的;而不適合基因傳遞的,則是醜的。

個人想法:

第一個要點我其實不敢否決,因為這個是人性,不然在社群媒體或電視節目廣告也不會用那麼多帥哥美女。對男生來說,會動念想到要交往的女生,多少顏值也佔有一定影響。

第二點讓我想到的是,像求學時期的球隊,有些會打球長相又俊美的男性,往往容易受到關注。因為容易受到關注,大家都會想要接近,自然獲得更多社交機會。機會一多,練習次數多,不斷頻繁的社交,也會更加熟稔人性,如此反復的正面反饋,是有可能獲得成功。

第三點就比較學術一點了,我也不是學者專家,想研究的人自己google挖資訊去。

作者內文也有開出顏值高的規格,例如:

  • 對於女性而言,好看的體型是沙漏型的;對於男性而言,好看的體型是倒三角形體型。
  • 如果左臉和右臉相似度更高的話,也就是說臉更對稱的話,那麼這張臉更好看。

作者內文中敘述顏值規格部分,其實沒有用很明確顯眼的數字表達,我想背後考慮是這個專欄本來就是說基礎概念,面向的讀者多數沒有心理學背景,何況我想大多數人應該不會這麼認真追究。

但是通篇讀完,我就聯想到之前在伯凡日知錄,文章“KPI背後的合成謬誤”提個重點:很多時候,“整體大於部分之和”不僅僅是指正面效果,負面效果也有可能得到整體大於部分之和,或者還有一種情況:不是線性的相加,而是幾種性能,幾種指標,合起來就成了一個意料不到的新結果,這個結果很可能是你事先沒想到的一個負面結果。

仔細想想,真要開出一系列規格,用這些規格來篩選顏值的話,會不會找到的那個人看起來根本就不賞心悅目,甚至根本就篩選不到那個人?

那......所謂的高顏值規格是怎麼來的?我想應該是找了不少被公認顏值高的人,從中總結而來的,那就是事後諸葛了!

這裡又有問題,什麼樣的人是高顏值的人??誰來定義??誰說的算??

我心裡還有疑惑,為什麼我現實生活中看到的:

很多高顏值的人,反而都是未婚人士或是高離婚率族群?

很多婚姻幸福的夫妻,較真起來好像也不是帥哥美女?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尼爾蜀黍 的頭像
    尼爾蜀黍

    尼爾蜀黍的部落格

    尼爾蜀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